中粮协:2003年粮油加工业发展报告

 作者:未知  出处:中国粮食行业协会    分类:农产品  

     一、2003年粮油加工业基本情况      

     2003年,全国纳入统计(以下简称人统)的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2777个,其中:国有企业3221个,占2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0个,占0.7%;民营企业9466个,占74.1%。现价工业总产值1668.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635.7亿元,利润总额3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10.1%和20.2%(按国家统计局2002年统计年报,不完全可比,下同);出口交货值24.5亿元;资产总计998.7亿元,负债合计725.9亿元,资产负债率72.7%;年末从业人数33.6万人。    

     按现价工业总产值排序,前10位的省区依次是:江苏、山东、河南、湖北、黑龙江、河北、广东、福建、浙江、广西,其中前5个省均超过100亿元,江苏省和山东省分别达到266.6亿元和238.8亿元。     

     (一)大米加工业      

     2003年,全国入统日生产能力3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7815个,年总生产能力6970万吨。其中:国有企业2048个,占2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2个,占0.3%,民营企业5745个,占73.5%。在人统企业中,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下的7099个,占90.8%;100—200吨的607个,占7.8%;200—400砘的89个,占1.1%;400吨以上的20个,占0.3%。400吨以上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湖北、江苏、江西等省。     

     大米总产量2131.3万吨,比上年减少86.1万吨。其中:特等米677.6万吨,占31.8%;标一米1194.6万吨,占56.1%;标二米201.2万吨,占9.4%。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的有黑龙江、湖北、江苏、江西、福建、安徽、四川等7个省,其中黑龙江、湖北、江苏3个省分别达375.9万吨、295.9万吨和286万吨。      

     大米加工业总产值362.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M9.8亿元,利润总额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4%、77.4%和105.2%;出口交货值7.2亿元,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江西、辽宁、黑龙江、湖北等省;资产总计171.3亿元,负债合计119.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9.8%;年末从业人数10.3万人。

     按工业总产值排序,大米加工业前10位的省区依次是:湖北、黑龙江、江苏、广东、福建、江西、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其中前4位均超过了30亿元,湖北省达到了60.3亿元。      

     (二)小麦粉加工业    

     2003年,全国人统日生产能力50吨以上的小麦粉加工企业3469个,年总生产能力6395.8万吨。其中:国有企业760个,占2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4个,占1%;民营企业2675个,占77.1%。在人统企业中,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下的2681个,占77.3%;100—200吨的508个,占14.6%:200—400吨的193个,占5.6%;400—1000吨的77个,占2.2%;1000吨以上的10个,占0.3%。400吨以上的大型面粉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苏、河北、山东、广东、陕西等省。      

    小麦粉总产量2789.4万吨,比上年增加87.2万吨。其中:特一粉1076.8万吨,占38.6%;特二粉810.7万吨,占29.1%;标准粉403.8万吨,占14.5%专用粉348.1万吨,占12.5%。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的有河南、江苏、山东、河北、广东、湖北等6个省,其中河南省达到792.4万吨。      

     小麦粉加工业总产值464.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2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7%和20%;利润总额5亿元,比上年下降16.8%;出口交货值5.4亿元,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天津、江苏等省,其中广东省达4.5亿元,占总额的83.3%;资产总计321.6亿元,负债合计220.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5%;年末从业人数13.3万人。      

     按工业总产值排序,小麦粉加工业前1 0位的省区依次是: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广东、湖北、福建、安徽、陕西、新疆,其中河南、山东、江苏均超过了50亿元,河南省达到了100亿元。      

     (三)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2003年,全国入统日生产能力(处理原料)3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1493个,年总生产能力4175.5万吨,精炼能力1309万吨。其中国有企业413个,占2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4个,占2.3%;民营企业1046个,占70.1%。在人统企业中,日生产能力100吨以下的1095个,占73.3%:100—200吨的224个,占15%;200—400吨的87个,占5.8%;400—1000吨的50个,占3.3%;1 000吨以上的37个,占2.5%。1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吉林、江苏、广东、福建、安徽、河南等省。     

     食用植物油总产量953.1万吨,比上年增加10万吨。其中:大豆油391.9万吨,占41.1%;菜籽油286.g万吨,占30.1%;花生油45.4万吨,占4.8%;棉籽油26.6万吨,占2.8%。总产量超过50万吨的省市有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南、湖北等6个省,其中江苏和山东超过100万吨,分别达到175.5万吨、111.6万吨。     

     在总产量中,色拉油352.2万吨,占37%;高级烹调油67.2万吨,占7.1%;一级油87.5万吨,占9.2%;二级油261.7万吨,占27.5%。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总产值841.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862.7亿元,分别比上午下降10.6%和7.8%;利润总额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出口交货值11.9亿元,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广东、江苏、广西、浙江等沿海省区;资产总计505.8亿元,负债合计386.2亿元,资产负债率76,3%;年末从业人数9.94万人。     

     按工业总产值排序,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前10位的省区依次是: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黑龙江、上海、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其中前5位均超过50亿元,山东和江苏分别达到168.1亿元和166.2亿元。

       二、2003年粮油加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结构正在调整优化,档次有所提高。 

      大米产量中,特等米所占比重达到31.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特等米比重达 到50%以上的省市有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山东、重庆、甘肃等; 

      小麦粉总产量中,特等粉(含特一粉和特二粉)所占比重达到67.7%,专用粉比重达到12.5%,分别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专用粉比重达到25%以上的省市有内蒙、上海、浙江、广东、青海等; 

      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中,色拉油所占比重达到37%,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色拉油比重达到50%以上的省市有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山东、广西、重庆。 

      (二)大型企业的主导作用增强,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大米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有5家。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安徽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扛金秋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胜兴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健良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福建莆田市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京山轻机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泉州市金穗米业有限公司等前10家企业总产量达112.9万吨,总产值达21.2亿元,利润总额达0.42亿元,分别占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总量的5.3%、6%和6.3%;其中黑龙江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产量达30.3万吨,占全国人统大米企业总产量的1.4%,占黑龙江省人统大米企业总产量的8.1%。 

      小麦粉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有28家,其中达到20万吨以上的有7家。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河北华龙集团甲家面粉有限公司、河南莲花面粉有限公司、山东济宁市利生面业有限公司、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广东蛇口南顺面粉有限公司、江苏通州市银河面粉有限公司、湖北金华麦面集团有限公司等前10家企业总产量达393.2万吨,利润总额达2.8亿元,分别占全国人统面粉加工企业总量的14.1%和56%。其中:中粮集团、河北五得利集团、郑州金苑面业三家企业的产量分别达到82.3万吨、77万吨和73万吨,占全国面粉总产量的8.3%。 

      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的有19家,其中达到50万吨以上的有5家。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福建金石制油有限公司、广东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浙江金光食品(宁波)有限公司、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江苏南通宝港油脂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益海(烟台)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山东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等前10家企业总产量达412.5万吨,利润总额达6.2亿元,分别占全国人统油脂加工企业总量的43.3%和28.3%。其中九三油脂和中粮集团产量分别达到113.8万吨和106.8万吨,占全国油脂总产量的23.1%。河北省仅三河汇福和秦皇岛金海粮油两家企业的总产量就达32.9万吨,占全省14个人统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总产量的87.3%。 

      (三)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粮油加工业的主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深化,民营粮油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了一批在本行业位居前列的大型或特大型加工企业。如:大米加工企业中的黑龙江金秋集团、福建胜兴米业、福建东南香米业、吉林裕丰米业等;面粉加工企业中的河北五得利集团、郑州金苑面业、河北华龙集团等;油脂加工企业中的福建金石制油、江苏南通宝港油脂、河北三河汇福粮油等。 

      在全国12777个入统粮油加工企业中,民营企业单位数占74.1%,总产值占48.7%,销售收入占49.4%,总资产占46.8%,利润总额占48.7%,从业人数占57.3%。 

      在大米加工业,民营企业数量占73.5%,总产值占55.2%,销售收入占56.6%,利润总额占78.6%,总资产占46.8%,从业人数占56.6%; 

      在小麦粉加工业,民营企业数量占77.1%,总产值占60.7%,销售收入占64.8%,利润总额占92.1%,总资产占53.6%,从业人数占57.6%; 

       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民营企业数量占70.1%,总产值占39.3%,销售收入占38.9%,利润总额占29.6%,总资产占42.4%,从业人数占57.7%。 

      (四)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占据重要地位。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虽数量不多,但规模较大,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较大。特别是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位居前列的大型企业中,大都是外商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而且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国有企业。 
      从整个粮油加工业来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数量只占0.7%,从业人数只占4.8%,但工业总产值占22.5%,产品销售收入占23.2%,出口交货值占52.9%,利润总额占39,6%,总资产占21.8%; 
      从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来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数量只占2.3%,从业人数只占19.6%,但工业总产值占40.4%,产品销售收入占39.3%,出口交货值占74.5%,利润总额占59.3%,总资产占35.4%。 

      (五)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初见成效,“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组,卸掉了历史包袱,转换了经营机制和经营理念,加强了企业管理,改善了经营服务,销售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好转。江苏通州市银河面粉有限公司改制后,加强了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2003年面粉产量达到17.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09亿元,利润达到12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15%和50.5%;江苏海安大公油厂破产后新成立的南通家惠油脂有限公司,2003年产量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55.9%和45.5%。 

      随着“放心粮油工程”的深入开展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的加强,名牌产品、放心粮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越来越成为人们购买和消费的首选产品。南通市2003年“放心粮油”产量占全市粮油总产量的比重,大米达78.48%,小麦粉达73.85%、食用油达68.82%;“放心粮油”总产值占全市粮油加工业总产值70.24%,销售收入占72.62%,利税占80.5%,利润占88%。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较低。在入统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为47%(按出米率65%计算),小麦粉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为58%(按综合出粉率75%计算),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国有企业和食用植物油加工全行业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大。入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2.7%,其中国有企业为88.4%,民营企业为66%,外资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64.4%,国有企业高出民营企业22.4个百分点,高出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大米加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9.8%,小麦粉加工业为68.5%,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为76.3%,明显高于前两个行业。 

      3、国有企业利润率低,经济效益差。国有企业产值利润率为0.8%,资金利润率为1.3%,人均创利3089元;民营企业分别为2%、·3.5%和8502元;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为4.8%、6.1%和82508元,人均创利水平是国有企业的26.7倍,是民营企业的9.7倍。在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国有企业人均创利为7672元,民营企业为11299元,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高达123699元。 

      此外,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还存在流动资金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的问题; 

      在产品质量方面,也存在合格率不高和滥用面粉增白剂的现象。 

      三、有关建议 

      (一)深入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加强粮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近几年,粮食行业积极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食品药品放&,212程,并将粮食作为重点品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过程中,也将粮食行业列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这对提高粮油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诚信水平,促进粮油加工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粮油加工行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和信用体系建设。要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继续评审和推出“放心粮油”产品,加强监管,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总结各地开展“两代一换”的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并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措施更加完善;要采取增设农村购销网点、成立农产品合作社等各种方式,加强企业与农民的联系,把放心粮油打入农村市场,从而提高农村市场粮油质量,保护农民身体健康;要搞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做好信用征集、评价、披露等各项工作和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粮油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已将大米和小麦粉列入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范围。粮油加工业要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为契机,在全行业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实施“粮油名牌工程”。名牌工程的重点在于培育,而不在于评价,因此,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名牌培育的基础工作。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要制定名牌培育计划,选择一批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好、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服务力度和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搞好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名牌或省级名牌,从而带动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人才问题更加突出。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素质好的职工队伍。为此,要加强粮油加工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按照不同工种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特别是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精神,为加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作,并将粮食行业职业经理人认证工作委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负责。国家粮食局也将在全行业组织开展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各地粮油加工企业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四)加快国有粮油加工企业改革改组步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多年来为稳定市场供应、保障军需民食做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上的弊端及其所形成的历史包袱已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有粮油加工企业普遍存在机制不完善、管理弱化、经济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需要加快进行改革改组,进行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应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放开搞活。鉴于粮油产品的特殊性和粮油市场稳定的重要性,对部分大中城市的国有骨干粮油加工企业,应适当保留一部分国有股份,实行国有控股或参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以利于宏观调控和粮食应急措施的顺利实施。 

      (五)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粮油加工业要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一方面,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广高新技术,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另一方面,要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扶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企业集团,提高粮油加工业的生产集约化程度,改变目前存在的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的状况。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要注意防止项目建设中的盲目性,对新上大型项目要特别慎重,避免形成新的包袱。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   二00四年六月二十日

 


本站文章、数据来自有关专业人士、政府机构、媒体、网站,仅供您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本网站由期货吧制作维护, 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