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罗斯与泰国金融危机》 
                                                        
          --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节 一夜赚了四千万 
           
              到了1985年,索罗斯仍然担心美国经济会走向崩溃。8月。他认为“帝国循环”处于 
          信用膨胀的最后一环,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和补偿军事膨胀,缓解办法即将出现。对索罗斯 
          来说,幸运的是,他能够及时地意识到机会并且利用机会。当美国政府和其他经济巨头意识 
          到证券市场已经变成一个危及他们利益的怪物时。缓解的办法就会出现。 
           
              安索尼·萨普森在《与大富豪的接触》一文中提到了这一点,他写道:“还在60年 
          代,全球性减少市场限制主张的热衷者,期望世界性证券市场逐渐地有理性地调整彼此间利 
          益对立的情况,因为,除非他们在有些地方达到利益平衡,否则,各国就会出口量减少并且 
          经济贬值。美元、日元或者英镑应该精确地反映各国经济效益。” 
           
              “1971年,尼克松总统割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联系,货币开始自由地浮动,货币的相互 
          流通有了新的比价。汇率似乎不再与出口挂钧。到1980年末,美元对日元在同一天可能会 
          有4%的变化。 
           
              
          起初,索罗斯在所有的证券交易中运气不佳,在80年代初损失惨重。80年代中期,他 
          认清了形势,重新树立了信心。他知道,美元——以及它与日元和德国马克的关系——在证 
          券世界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因此,他密切地关注着。 
           
              80年代初,美元的价值蹒珊摇摆,使得依赖于稳定美元的世界担忧和吃惊。 
           
              80年代初,里根政府实行美元坚挺政策,希望通过允许廉价进口和吸引外资来平衡贸 
          易逆差,抑制通货膨胀。 
           
              
          终于,里根转向降低税收,同时,增加国防投入,美元和股票市场开始走向繁荣。外资 
          引人美国,使美元和资本市场升值。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吸引了更大量的外资,这都推动了美 
          元的升值一一一索罗斯再一次把它称之为“里根帝国的循环”。 
           
              
          索罗斯认为,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帝国循环最终注定了的。“因为美元的坚挺和很高的不 
          动产利率,是与增加预算赤字和削弱美国经济等刺激性的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索 
          罗斯所料,到了1985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而美国的出口由于美元升值 
          很高而遇到了极大的障碍。美国的国内企业由于日本低廉倾销,危机四伏。索罗斯注意到这 
          些情况,认定这是典型的繁荣一一一萧条序列的第一个阶段。 
           
              
          与此同时,其他的分析家正在兜售轮流股。当然不是索罗斯。与此相反,索罗斯转向接 
          收股和国债利息一一一二者都在跌价。例如,量子公司在首都公司接管美国之音电视网时, 
          购买了美国之音电视网60万股的股份。三月的一个下午,首都公司宣布以每股118美元的 
          价格收购美国之音电视网的股票,按这个底价量子公司可赚1800万美元。 
           
              
          此后不久,索罗斯打电话给正在处理这方面事务的阿兰·拉裴尔。“这非常好,”索罗 
          斯说,“不过,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多年以后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拉裴尔模仿索罗斯的匈牙利语调重复了这句话。拉裴尔 
          非常明了,索罗斯并不是真的要问他这个问题,而是想考验他。索罗斯似乎是要说:“我非 
          常高兴,但是,不要被冲昏了头脑。” 
           
              拉裴尔说,“我们再买一些首都公司的股票。” 
           
              
          从索罗斯的沉默中,拉裴尔知道自己在这场测试中得了满分。索罗斯相信里根列美元的 
          政策最终会导致经济的萧条,这位总统先生似乎对保持美元坚挺具有充足理由,但是,索罗 
          斯更有理由使美元下跌。在80年代初,短期信贷利率上升到了19%。黄金达到了每盎司 
          900美元。膨胀还在上扬——以20%的水平上扬。1美元高涨到可以兑换240日元、3.25 
          德国马克。 
           
              
          对于索罗斯来说,现在终于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解体,原油价格 
          开始下跌。这将给美国增加要求降低美元价值的压力。原油后来达到了每桶40美元,而目 
          标是要上升到每桶80美元。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解体缓解了世界范围内的膨胀。膨胀的缓 
          解,相应地使信贷利率下降。这些变化的结果,使美元大大贬值。 
           
              拉裴尔对索罗斯作了说明:“显然,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卖空原油,使处于劣势的美国信 
          贷率曲线和行情看涨的日本信贷率曲线上升,因为日本依赖于进口石油。另外,美元对日元 
          和马克的比价下跌。因为商品、固定收入和流通市场在规模和数量上要比证券市场大得多, 
          投资者和投机者在相对短时间内可以采取许多手段。也因为证券的需求范围相对小一些,许 
          多策略也可以实施。因此,公司当时虽然只有4亿美元,但对公司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 
          的。 
           
              “乔治·索罗斯在所有事情上有根多很多的策略。你一辈子只要去做就行了。” 
           
              从1985年8月开始,索罗斯坚持写投资日记。它记录了索罗斯试图回答帝国循环能持 
          续多长时间这一问题,同时,这也可作为投资决定的背景,他称之为“当下的经验”。他把 
          日记作为测试自己预言证券市场的变化能力的依据——也同样作为检验自己的理论的机会。 
          由于有日记,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索罗斯的观点和投资战略就有了详细的记 
          载,并收入了索罗斯1987年写的《点石成金》一书。 
           
              对索罗斯的一次大测试是在1985年9月。这一年9月6日,他预言马克和日元将会升 
          值。但是,那时它们正在贬值。他开始怀疑“帝国的循环”这一理论。他拥有大量的这两种 
          通货,总量达7亿美元一一一比整个量子公司的价值还多。虽然他受了一些损失,但他仍然 
          自信,事实可能会证明他是正确的。因此,他又增加了对马克和日元这两种通货的数量,差 
          不多8亿美元一一一比量子公司的价值还多2亿美元。 
           
              到了1985年9月z日,索罗斯的设想开始变成现实。美国财政部的新任部长詹姆士。 
          贝克,认为美元必须贬值,因为美国开始要求保护自己的工业。贝克和法国、西德、日本和 
          英国的几个财政部长一一一也就是所谓的“五国集团”一一一在纽约市的普拉扎宾馆碰头商 
          讨。索罗斯知道了这次会议,并且很快意识到这些财政部长打算做什么。索罗斯通宵达旦地 
          工作,又买了数百万日元。 
           
              
          部长们果然是准备让美元下跌,鉴订了所谓的“普拉扎协议”,提出了通过“更密切的 
          配合”“有关非美元通货升值的命令”。这就意味着现在中央银行被迫使美元贬值。 
           
              
          这份协议公布后的第一天,美元兑日元从239下降到222.5,即下降了4.3%。这是 
          历史上下降最大的一天。使索罗斯高兴的是,他一夜之间赚了4000万美元。那天早上拉裴 
          尔见到索罗斯就说:“高招,乔治,我真佩服。”索罗斯继续购买日元。 
           
              在1985年9月28日的日记中,索罗斯把《普拉扎协议》签订时的突然而敏捷的行动称 
          之为“一生中的一次消遣,最后那一个星期的利润比最近四年金融贸易损失的总和还要 
          多……” 
           
              
          《普拉扎协议》投资使量子公司在国内树立了形象。1988年开始为索罗斯工作的斯但 
          莱·德鲁肯米勒回忆说,在1985年秋,普拉扎会议召开之前,索罗斯大量购买日元,其他 
          贸易者都争相效仿。星期一的那天早晨,当日元开价高达800点时,那些贸易者开始赢利, 
          如此迅速地赚了这么多钱,使他们欣喜若狂。然而,索罗斯却正注视更大的画面。“大概是 
          这样,索罗斯走出门来,指示其他贸易者停止卖出日元,告诉他们他可以负责他们的股票。 
          政府已告诉他下一年美元将会下跌,所以,他为什么不贪心而多买一些日元呢? 
           
              
          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央银行继续促使美元下跌。10月底,美元下跌13% 
          ,兑换205 
          日元。到1986年9月,下降到兑换153日元。外币兑美元平均升值24% 
          ~28%。 
           
              总计起来,索罗斯这一盘下了15亿美元的赌注,大部分押在马克和日元上。实践证明 
          这一步棋十分高明,他赚了大约15000万美元。 
           
              
          很显然,这种影响已经确立。所以,索罗斯并不担心。他有些忍俊不禁,他不断地赚 
          钱。 
           
              11月的第一个星期,公司已发展到8.5亿美元,而且索罗斯持有价值15亿美元的日 
          元和马克,几乎可以使公司的价值翻一番。在日记中,他写道:“现在我之所以愿意更多地 
          在公众场所曝光,是因为再一次逆转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我建立起来的关于汇率自由浮动的 
          规则之一是,短时期内的反复元常是处于转折点的根本标志,下降的趋势就开始出现。”他 
          卖空了价值8700万美元的英镑和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石油股,购买了10亿美元的股票和期 
          货,以及将近15亿美元的公债。总计起来,他拥有将近40亿美元的各种类型的市场证券。 
           
              “短时期内的反复无常的查化,是处于转折点的根本标志,下降的趋势就开始确立。” 
           
              他表现出惊人盼自信心。在1985年12月8日的日记中,他写道:“我对公司事态的发 
          展和以前一样,有如此强的自信心,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只是我的假设的见证。”去年8月 
          就担心的经济的倒退即将出现,索罗斯现在感到更为自信。政府力图使美元贬值——并且成 
          功了。股票和公债市场行情看涨。股市的极度繁荣似乎已经可能。他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资 
          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而且,把它当为“一生难逢的上涨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