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罗斯与泰国金融危机》 
                                                        
          --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节 盛气凌人人难耐 
           
              1983年元旦,马龟兹报到上班。索罗斯把公司合股资金的一半移交给他,其余的一半 
          分给了外部的十个经理。马龟兹除了要管理国内的所有业务外,他还协助索罗斯进行国际投 
          资。因而,索罗斯处于一个不很重要的位置,马龟兹满腔热情,业务室还有三个人在操作。 
           
              
          虽然索罗斯的形象降低了,但他还是将大量时间泡在办公室里。除此之外春未他在伦敦 
          呆了六个星期,秋季他在远东或欧洲呆了一个月,夏季他则留在长岛的南安普顿。 
           
              
          索罗斯和马龟兹彼此之间似乎非常协调。索罗斯着重宏观分析,总体描画,如国际政 
          策,全球金融政策,通货膨胀的变化,银行利率和通货等等。马龟兹的任务,就是能最充分 
          利用这一系列分析,调整优势产业和公司。 
           
              “在同一企业中选择股取投资时,要选二十公司,但不是任意的二个,而是选择最好的 
          一个和最差的一个” 
           
              
          例如.如果期望的东西是银行利率的上升,索罗斯就会让马龟兹等找出那些可能遭受损 
          失的企业,以便在这些企业中进行卖空。索罗斯在同一产业中选择两个公司进行投资,但不 
          是任意两个。这是他的技巧。 
           
              
          其中一个必须是这个产业中最好的公司。作为企业中最杰出的选手,这个公司的股票可 
          能被公众首选并最为经常地去购买,从而把价格推上去。另一个公司必须是这一产业中最差 
          的,它影响最大,是平衡能力最差的一层。在这个公司投资容易产生很大变化,一旦它的股 
          票最终被投资者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利润。 
           
              1983年的头四个月,对马龟兹来说,是一种“文化投资”。在这一时间里,他慢慢地 
          意识到了“这个威严的家伙真正地给了我所有的自治权和权威——以及金钱——也给了我绞 
          死自己的绳索。” 
           
              
          每天早晨为了准备上班,马龟兹都经过严密的思考,有时候在雨中,有时候在骑车上班 
          的路途中。他设想出当天在金融市场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他把这些东西叫做“设想的框 
          架”,并且从这些框架中作出决定:去购买什么。 
           
              
          在纽约,白天的商业恬动结束后,索罗斯和马龟兹又进行认真的复盘,时常持续到傍 
          晚。马龟兹说“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但也非常紧张。索罗斯的长处之一是:当你对某件事 
          作解释说明时,他对你很关注,并且能分辨出你是否理智。” 
           
              
          索罗斯从没中止过对他股弦的得力助手的严加盆问,好像他是在对一位博士生进行口 
          试。“和早上相比较,你有什么不同想法吗?”他通常这样开始,然后连珠炮地提出一连串 
          的问题——探索、寻找马龟兹为什么会猜错的理由。在马龟兹的记忆中,复盘是最折磨人的 
          经历:“因为他总是在寻找薄弱部位,总是试图找出你的工作的失误。” 
           
              “乔治试图找出市场的运作与你的期望有什么不同。例如,如果我希望银行股票升值, 
          而银行股票有一段时间在下跃,他就会说:‘我们来研究研究我们的假设。研究你这样做的 
          理由,为什么感觉到会这样变化,然后调整调整使之与市场一致。” 
           
              
          如果说一开始索罗斯只是偶尔到办公室扮演一位地位显赫的主人的话,那么,他渐渐地 
          使马龟兹伤透了脑筋,“因为你感觉到总是在作第二次猜测,你不得不经常忍受专家来找碴 
          子。我不应该说找碴,只不过是挑剔,经常吹毛求疵,不久之后,令人厌倦,十分乏味。 
           
              “曾几何时,你做事情只能严格按照你对他意图的领会去做,他甚至会走过来像老师对 
          学生那样跟你谈话。他会说‘这一点你不理解,这不是我的意思’,然后,你得整个地打乱 
          计划,因为你认为你完全领会了他的意思。” 
           
              “他很容易发脾气。他注视你的时候,仿佛他的眼睛能穿透一切,你好象站在激光枪 
          下。他可以直接看透你。他希望你时常伴他左右,但他从不认为你会得出什么正确结论,他 
          只不过容忍你而已,就好像你是一个小孩子。 
           
              “他所要间你的就是你把你所相信的东西告诉他。你时常在参加考试和通过考试。他试 
          图扼住你的咽喉,问‘你仍然相信你昨天告诉我的东西吗?’” 
           
              
          索罗斯不会轻易地表扬别人。只有在投资项目成功时,他才会让你容光焕发。 
           
              “和他分享信誉简直就像是打仗。”马龟兹断言,“他指出:这是主要的类型,这毕竟 
          是经济性的东西,而不是在学院里做习题。你的成功取决于美元和美分等现金,人家支付给 
          你就赢了。” 
           
              与索罗斯共事可能会使人着迷上赐。 
           
              
          对于一个像马龟兹这样的人,乔治所引导的生活是……哎,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 
          同。 
           
              
          马龟兹很喜欢回想那次索罗斯带他到爱尔兰,参加索罗斯公司董事会会议。那个地方是 
          一个城堡,后来罗纳德·里根总统还访问过。“那种气氛十分罕见。”吃完晚饭,马龟兹尽 
          心地倾听这些领袖人物的高谈阔论谈话。当索罗斯轻而易举地由一种语言换成另一种语言, 
          由英语到法语到德语,依着某一领导使用的语种而变换时,他被完全地吸引住了。 
           
              
          与这样一个天才共事,一个人就会有被迷惑的危险存在。“他在能力知识方面都处于支 
          配地位,如果你被吓倒了,你只知道说是,很显然,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同样地,对你自 
          己也没有任何好处。”马龟兹说。 
           
              “如果你说,我想成为一个索罗斯式的人物,我便会成为一个视野开阔的设想家,去构 
          想伟大的思想,成为一个形象高大的经营者。我准备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和行动,显而易见, 
          他的办公室里不需要这样的人。现在他可能需要(1994年),但那个时候他不需要。如果 
          你真正地认为他是一个商业活动中的典范,那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你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 
          你只不过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 
           
              1983年索罗斯和马龟兹生意兴隆。公司现在已达到385532688美元,净增75410714美 
          元。相比之下,1982年则上升了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