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罗斯与泰国金融危机》 
                                                        
          --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节 奇思异想 
           
              
          以世界如何运行的总体观念为武器,索罗斯关注华尔街地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观点都是有缺陷的或彼扭曲了的。” 
           
              
          问题在于,那些力图作股市分析的多数人已经得出结论,说在决定股票价格中必定会有 
          某种逻辑。这太扰乱人心,更不用说,在市场操作中,想这样做,会给人大多的承担风险的 
          精神压力。 
           
              
          同意这种理性思维的人论证说、因为投资者可以完全认识一个公司,所以,每一股的价 
          值都可以有一个精确的价格。以这种认识为武器,每个投资者就会有理性地自动地行动,当 
          一大批股种出现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最好的。而且,股票的价格也可以通过估计公司赢利而 
          保持合理。 
           
              
          这就是高效率股市假说,也是有关股市运行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这假定了一个完美 
          的、理性的世界,也假定所有的股票都反映了可得到股息。 
           
              
          然而,当古典经济学家在讲授均衡观念、假设作出完美的竞争和达到完美的认识时,索 
          罗斯相信自己理解地更透彻。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从假定完美的认识中可以获得的任何理 
          论,都是有缺陷的。在现实世界,买或卖的决定的依据——不是古典经济学家的理想——而 
          是人们的期望。并且,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完全的。 
           
              “我总体地理解事物的主要洞察力在于,在形成对事物的看法时,是不完全理解在发生 
          作用。传统的经济学家以均衡理论为基础,认为供给和需求是平衡的。但是,如果你意识到 
          不完全理解发挥的重大作用,你就会意识到你处理问题所运用的是不均衡理论。 
           
              同样,在另一个场合,他写道,他是“沉迷于混乱之中。这便是我怎样赚钱:在金融市 
          场中理解革命发生的过程。” 
           
              在巴岛的那些夏天,乔治·索罗斯进行类似垄断资本的赌博,从此,他完全陷入了金钱 
          世界。不过,他还时而在知识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实践迫使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 
           
              
          然而,使他失望的是,他发现这门学问似乎很浅薄。 
           
              教授们想使他相信,经济学是——或者至少力图成为——一门科学。你可以提出理论和 
          发现统治经济世界的规律。 
           
              但是,乔治·索罗斯看透了这一切。他得出结论说,如果经济学是一门科学,那么,它 
          应该是客观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不彤响它的活动范围而观察它。但是,索罗斯得出结论 
          说,这是不可能的。 
           
              当人类一毕竟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中心——缺乏客观性的时候,经济学家们怎么可能认为 
          它是客观性的呢?当同样是这些人类,从品性来看是包含在经济生活中,不能不影响经济生 
          活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又怎么能认为他们是客观性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