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罗斯与泰国金融危机》 
                                                        
          --九七年亚洲金融危机 
            
              
          这种作法对吗?我会输得一败涂地吗? 
           
              
          他凝视着都市中初放的华灯,思绪却早已飘到千里之外。他如果在伦敦会更富有吗?他 
          不能完全肯定。或许今天这一切都元关紧要了。 
           
              通常,乔治·索罗斯喜欢住在远离华尔街金融区的地方,而且他无需亲临纽约股票交易 
          所,就有把握知道怎样能赚到一大笔钱。 
           
              
          他有自己独特的投资方式。这种独特的投资方式使他能够百分之百地对金融市场了如指 
          掌,所以他无需生活在闹市区。他惯于呆在中区,喜欢在紧张刺激的风险中求得须臾的惬 
          意。他的办公室温暖如家,墙上挂着一些画儿,桌上摆放着家人的照片。但离索罗斯办公室 
          飓尺之遥的下属们却端坐在冰冷的计算机屏幕前,正视前方。好像如果他们的头向左或向右 
          稍稍们一下,就会表明他们上班期间在打瞌睡。墙上有一条标语一一一看得出是用计算机打 
          出来的——上面写着:“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这就是乔治·索罗斯的信条。已年届66岁的他,富有得令人难以想象。他清楚,在这 
          场“竞争”中已获胜,他将不会死时口袋空空。的确,他辞世之时可能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士 
          之一。然而,没有人敢建议说,该是摘下这条标语的时候了。毕竟,办公室中的其他人仍需 
          要这种动力。有些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发财,拥有了几百万美元。他们也将不会死时两袖清 
          风。好像在乔治·索罗斯周围工作的人都加入到这场“淘金”狂潮之中,而且都交了好运。 
          索罗斯基金管理处看起来与诺克斯堡不同,也不难进入。但是,它却拥有与诺克斯堡相同的 
          令人陶醉的金钱气息。 
           
              
          都市渐渐步人夜色,索罗斯却几乎没有觉察到。他是个四海漂泊,四处为家的商人。作 
          为一个投资者,他对东京、伦敦的金融市场同华尔街的金融市场一样兴趣浓厚;在密切关注 
          布鲁塞尔和柏林的经济动态的同时,也关注波里亚和鲍基西亚所发生的情况。现在,他的思 
          绪已不在办公室,而是萦绕着西欧。那儿是眼下他朝思暮想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一直在追踪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状况,并且预感到这条导火线将 
          会冷不及防地引发一场金融大爆炸。 
           
              
          索罗斯是个谙熟金融业的理论家。他喜欢在股票、债券和货币“实验室”中测试他的理 
          论。这是个多么奇妙的实验室啊!那里没有灰色地带。股票或是攀升、或是下跌,或是保持 
          原状。关于股票市场操作的理论都能根据逐日的结果得到验证。 
           
              
          许多投资者认为金融世界应该是有序的,股票的价格也应有其固定的逻辑。辨明这种逻 
          辑,你才能发财。 
           
              
          索罗斯则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他认为:辨明事理,你才 
          能大捞一笔。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 
          奏效的。索罗斯深信数学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 
           
              
          心理因素能够控制市场。更确切他说,是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 
           
              
          了解群众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后,成功的投资者才会走 
          到台前来。 
          |